高阶职场人士的X项修炼:4、学习!两个案例分享。
在我所认识的人里面,有两位给我印象颇深,他们都因为学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我且叫他们A君和B君。
A君是一位国家干部,在中央部委任职。他的第一学历偏低,中专,第一份工作,是在落后地区的乡镇里做个办事员。
但他不认命,而想要去更广阔的世界看看,到更大的舞台去展示自己的才华,有了这个念头,他采取了大量的学习行动。
大专、本科、硕士、博士,他这样一路地攻克下来,职位也渐渐攀升,从乡里、县里,直至在中央部委任职,初步成功地实现了他的职业梦想。
当然,今天我们是讲学习,但不因此而否定他在为人处世及工作业绩方面的优异,我只能说,他倘若只知道埋头苦干,全不去学习提升自己,大概率他事业不会发展如此之好。
B君的学历更低,他只是初中毕业,刚开始时,做公司保安,和A君类似,他亦有一番抱负,便争分夺秒地学习。
他一边干一边学,从人文、管理等书籍里面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良方,他的“学”真是学以致用的,加上他脑瓜灵活,还真正解决了一些管理问题。
渐渐地,他得到了公司的认可和栽培,一步步地做到了集团副总裁的职位,亦可谓改变了自己的事业版图,从一名保安成长为一名高级管理者。
他们有一些相似点。
第一,他们的起点都不太高,无论学历还是家庭背景,都是普罗大众一类,所谓“草根”是也。
第二,他们都极有抱负,不因自己的“出身”而抱怨,而是通过持续而扎实地学习,终于“鲤鱼跳龙门”,走到了自己想要的事业版图上。
他们通过学习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,值得我们大家学习。
反之的例子亦多。
有些人刚出道时拿着名牌大学的文凭,职场的起点较高,但其大概有“小富则安”之思想,放弃了继续学习的念头,久而久之,自己被时代所抛弃亦不知。
直到某天,发现自己竟然在市场上已无多大竞争力了才恐慌,但或许已“年事已高”,市场不一定给机会了。
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,对于一个职场人,倘若要越做越好,还得坚持不懈地学习,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才好。
时代发展太快,知识、技能等等加速了迭代的进程,倘若不保持与时俱进,难保今后有一天不被时代所淘汰,这便是活生生的现实!
学习的重要性说完,我们大概可以谈谈学习力的事情了。虽然大家都在学习,但有些人上手快,有些人则相反,大概是学习力出了问题。
学习力大概可以说,便是学习的力量,可从学习的意愿、毅力及能力做综合评估。
意愿是第一位的,倘若人没有了学习的意愿,是无论如何也很难“强按牛头去吃草”的,勉强而为之,亦只能算尽到了形式的完美主义,实则没有多大实际意义。
意愿之培养,大概可从人格之培养、人心之安稳、人事之发展等诸方面思考,有追求的人,总会不乏学习之意愿的。
学习是要毅力的,倘若没有毅力,所谓一曝十寒者,大抵亦学不好。古人云,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”,倘若没有毅力,何来“勤”和“苦”呢?
简而言之,既然选择了通过学习来提升自己,就一定要有毅力,做好吃苦及持续作战的准备,放弃一些世俗的享乐,毕竟学习是要花时间和工夫的。
鲁迅先生说,哪里有天才,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用在了工作上罢了。如是,佐证。
学习之能力,大概可分为两个维度,一者天生之智商,一者学习之方法。
智商固然重要,但我们大多数的学习内容,具备一般人的智商便可,如果想成为大家,天赋自然少不了,那又另当别论。
我们在此只讨论普通人的学习,天才之流,不用我们去费神的,否则他或她便不是天才了。
学习之方法就太重要了,这点是普通人大可研究并实践的,也是最容易事半功倍的地方。
至于具体之学习方法,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所学习之科目去研究,不能千篇一律,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。
对于一个职场人士关于自己专业领域的学习,倒是可以给些许建议做参考。
理论方面,可以找找最权威的五部著作好好研究,实操方面,可以找找领域内实操厉害的五位人物去学习,将理论联系实际,效果应该不会差。
学习,亦不要局限于书本之学习,社会本身便是一所了不起的大学,善学习者,大概便可从他人他事上借鉴不少。
再扩大一圈呢,我们亦可从大地山河及飞禽走兽处去学习,禅宗说,郁郁黄花无非般若,青青翠竹尽是法身,都颇为有趣。
这听上去很“虚”,但“虚”有“虚”的妙用,人生大抵都是实用的,就差这么一点妙用了。
闲聊篇,仅供参考!祝学习进步,学有所成!